【中國網評】中美關系:斗而不破或將是未來主線
人氣:964 發表時間:2020-06-18 11:09:56
對中國來說,則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既不屈從于外部壓力,又不主動尋求與美沖突的升級,不隨美國的對抗思維起舞,而是用理性、冷靜、智慧驅動,力推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平穩前行。
中國網評論員 高霈寧
自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中美“脫鉤論”漸成主流話語。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甚至公開表態:“我們可以切斷與中國的所有關系?!?事實上,特朗普此說并非一家之言。在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之后,“脫鉤論”就已經陸續出現在美國智庫的討論和一系列政治文獻當中。
2019年7月,美國130名前政府官員和退伍軍人、學者聯名發表公開信,認為中國正在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重大威脅,美國應盡早放棄對華接觸戰略。同年底,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在2019年度報告中稱,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導致美國的經濟競爭力受到嚴重削弱。
今年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中美“脫鉤論”再次被熱炒?!都~約時報》在2月份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并非美國可信賴的伙伴,美國應進一步限制兩國的人員和經貿往來,與中國更徹底地脫鉤。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還公開表示,疫情的大暴發或許可以改變美國依賴中國制造的現狀。
由此可見,中美“脫鉤論”并非特朗普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是在美國的政界、學界和媒體界早已有了相當的市場。其背后原因是復雜的。自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以來,美國長期奉行對華接觸戰略。但是現在美國國內不少人士認為,對華接觸戰略沒有讓中國走上美國期待的道路,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卻得到了迅速提升。
中國的GDP總量目前相當于美國的三分之二,穩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美國皮尤中心的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民眾認為中國未來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甚至將挑戰西方的主導權。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無法坐視自己一超獨霸的地位受到挑戰,因此希望通過脫鉤來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的勢頭。
“脫鉤論”的流行折射出美國對華戰略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白宮最近發布的《對華戰略競爭方針》甚至表示,特朗普政府認為“做樣子”和中國友好交流“沒有任何價值”,美國將全面升級對華施壓力度。兩國關系陷入低谷已成既定事實。
但是中美之間能否輕易地分道揚鑣?恐怕未必。建交40年來,中美已經發展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伙伴。2017年,美資企業在華銷售利潤超500億美元;2018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超過6300億美元;兩國間人員往來達500萬人次/年……這些數字表明,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已經形成高度互補、深度融合的互惠互利關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在經濟上的融合和互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勢所趨,并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特朗普上臺后一直鼓吹讓制造業回歸本土,但是美國GDP的85%集中在服務業,工業只占13.5%,制造業勞動力的短缺是制約回歸的一個重要短板。不久前,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就真實反映了中資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設廠后遭遇的一系列尷尬。
實際上,中美脫鉤恐怕只是部分政客和媒體的一廂情愿,企業界未必樂見其成。僅以汽車零部件出口為例,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國,其中近三成出口到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后,美國汽車的價格飆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下風。且遷移國際供應鏈成本巨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國在基礎設施、產業鏈、勞動力等方面較世界其他地區具有明顯優勢。因此,自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以來,僅有10%左右的美資企業考慮遷出中國。
盡管“脫鉤論”并不具有現實基礎,但不可否認,中美的結構性矛盾將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而持續凸顯。中美關系正在進入全面戰略競爭的新階段。可以預見,美國在短期內不會放松在經貿、高科技以及意識形態領域對中國的施壓,同時在朝核問題、全球疫情防控等議題上又不得不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斗爭與合作相交織,斗而不破,或將是未來中美關系的主基調。
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關系也曾有過多次“至暗時刻”。從歷史經驗出發,中美需要著眼于共同利益和人類愿景妥善管控分歧,確保兩國關系不至于脫軌失控。
美國方面,亟需有識之士各展所能,為彌漫于廟堂和鄉野的民族主義情緒“降溫祛火”,遏制華盛頓的戰略沖動。
對中國來說,則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既不屈從于外部壓力,又不主動尋求與美沖突的升級,不隨美國的對抗思維起舞,而是用理性、冷靜、智慧驅動,力推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平穩前行。
至于中美脫鉤,只是在中國成長為真正的全球性大國過程中,世界秩序調適發出的雜音而已。(責任編輯:楊新華 蔣新宇 戚易斌)
上一主題:熱烈慶祝東莞市盈一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網絡店鋪成立15周年 | 下一主題:東芝電機參展2020華南國際瓦楞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