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建国初期,有个叫李万铭的人,他靠私刻公章、伪造履历骗过多人,终其一生共计行骗达十余次。凭借这些假身份,他不仅成功混入中央干部队伍,还曾代表国家远赴苏联出访,甚至一度差点升任师长。那么,这样一个靠假象构筑起的“荣誉”,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培养大批知识型人才,国家在南京设立了二野军政大学。李万铭为了能顺利进入这所学校,精心伪造了一份国民党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证件,自称是中央大学的在读学生。凭借这份虚假的证明,他终于如愿以偿被二野军政大学录取。
同年10月,李万铭从二野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通常,年轻干部到基层历练是常规安排,但李万铭一到地方便觉得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没干满一个月就悄然离开,开始了逃避责任的生活。
李万铭有两项“绝活”:一是他擅长模仿别人字体,只要看过对方几眼,写出来的字几乎一模一样;二是他从小热衷研究刻章,刻章技术娴熟精致。
为了谋得更好的职位,他利用刻好的假公章,伪造了一封二野军政大学的推荐信,声称被重新分配到常州市人民政府。那时通讯不发达,单位一般只审核推荐信和公章的真伪,李万铭凭借这封信顺利进入常州市人民政府,安排在建设科当科员。
展开剩余84%基层科员的职位显然不是李万铭理想中的工作,于是他再次动起歪脑筋。随后他又伪造了一封写给苏南公署的印信,自称是二野军政大学党员教育科长,因参加淮海战役负伤致残,恳请苏南公署给他安排合适的岗位。
李万铭确实有腿疾,穿着军装登门拜访,苏南公署领导见信后给予高度重视。但省级单位对证件审核严格,党员干部调动还需原单位出具介绍信,这些李万铭都没搞清楚。当他递交证明材料时,人事人员识破了他的骗局,他最终被捕入狱。
法院判决他劳改三年,但因腿疾复发,劳改仅一年,1951年1月即获假释,发回陕西安康老家。
回乡无疑是现实,但李万铭极讲面子,不愿老老实实种地,更不想被人指责为劳改犯,他想衣锦还乡、做个官人。途中,他再次重施故技,在安徽伪造二野军政大学组织部名义,写给陕西省政府主席的信函,并私刻公章盖章。
信中称他是二野军政大学军政科副科长,曾在解放战争中受伤致残,准备回陕西工作,请求妥善安排。这样的军校干部、战斗英雄身份,让陕西省政府主席毫无怀疑,亲自过问此事,李万铭得以进驻安康专署民政科,人事部门还为他补办了党员证和革命军人伤残证,让他享受英雄待遇。
尽管工作能力有限,但他是“人民功臣”,单位对他格外尊重,荣誉也优先颁发给他。
工作风光、受人敬重,李万铭却不满足,计划靠骗术再往上爬。他被推荐到西北农学院进修期间,又伪造了一封二野军政大学的“军事调令”,称被任命为12军35师103团参谋长,需尽快前往中南局报到。
学院领导信以为真,帮他办理了调动手续,并转移党员关系介绍信,派他赴武汉。
途中,李万铭不忘包装自己,将档案销毁部分内容,精心伪造了一份详尽完美的履历,宣称自己1936年入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还担任过多个重要军职,荣获多项战斗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奖章。
除了个人履历,他还编造了二野军政大学组织部写给中南局的介绍信。凭借这些“铁证”,他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老革命”,而他残疾的腿更为其“战伤”提供了可信的佐证。
抵达中南局后,领导和工作人员无不敬重他,认为他是身残志坚、低调的战斗英雄,随即被安排在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不久升为农科所秘书主任。
1952年4月,李万铭被选为全国农民代表,随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在农民代表团中,他身穿军装尤为醒目,接受采访时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辉煌经历”,表现得极为动情,令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名声大噪。
意外的是,在苏联访问期间,他还赢得了一位年轻漂亮、热情开朗的女翻译的芳心。女翻译是农民代表团随行的干部,她对李万铭的口才折服,也被他“战伤”故事所打动。
李万铭讲真话时反而会结巴,他告诉女翻译这是因朝鲜战场上遭遇美军毒气弹留下的后遗症,女翻译不仅钦佩,还生出了几分怜惜。
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回国后不久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随后育有两儿子,家庭美满幸福。
事业也欲攀新高峰。
某天李万铭找领导请假,说军委通知他赴北京会见司令员。领导早听闻他与中央军委高层关系密切,二话没说就批准了请假。
归来时,他带回一封陈赓司令员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军委决定调李万铭为12军参谋长,因身体欠佳暂回中南休养。”领导见此信,心情激动,对他更加照顾,安排他入住东湖疗养院,还带他游历苏杭。
李万铭不失时机,旅游归来送上当地特产,顺嘴提及陈赓也在杭州,并称军委正组建越南军事顾问团,陈赓随时待命。
领导深信他在中央有人撑腰,提拔干部时总优先考虑他。他也因此先后担任人事处副处长、党总支书记等要职。
无论在哪工作,李万铭办公桌上总摆放着各种战斗英雄奖章、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还时不时拿出“首长亲笔信”炫耀(这些均为伪造)。因此同事从未怀疑他的身份。
1953年,中南区撤销,干部需分流。李万铭凭借伪造档案和工作证明,轻松调入北京农林部,成为处级干部。
调到农林部一年后,李万铭又造假伪造电报,声称兰州军区司令员任命他为军参谋长兼师长,需赴兰州商议军务,领导立即批准请假。
因无机票,他先飞西安。地方领导得知他身份,备受重视,省委书记张德生也想会见这位“二野出身的战斗英雄”。
然而,李万铭在交谈中不断吹嘘自己光辉历史,拿出“调令”炫耀。张德生对他说的事迹和人选全不知情,心生怀疑,遂暗中指示公安厅调查。
调查后,李万铭的谎言彻底败露。
1955年1月,公安机关依法逮捕李万铭。
审讯中,他坦白交代行骗经过,并交出私刻公章、伪造信件等物证。
案件公开后,不仅震动中央,还在社会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猜测他背后有反动势力,或是间谍,但法院经过一年调查,确认李万铭仅为个人名利而造假,未涉及贪污公款或为他人牟利。
最终,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李万铭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李万铭能多次行骗成功,离不开当时建国初期信息不畅、档案管理不严的时代背景。但“撒谎需用十句圆”,他连番谎言终究被拆穿。早已注定的结局,从他踏上骗术之路那一刻起,就已经无法避免。
发布于:天津市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