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面临着各种健康挑战,其中之一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1亿人患有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慢性肝炎患者,日常护理保养尤为重要。到底该如何保养肝脏?下面带大家来了解。
老年人慢性肝炎面临的挑战
老年人感染慢性肝炎的风险更高,这与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治疗反应较差关系密切。老年慢性肝炎患者更容易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这些慢性疾病可能需要多种药物治疗,这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老年人患慢性肝炎的概率显著提高。
老年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
老年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通常较轻或隐匿,因起病缓慢,自觉症状轻,有时可能会被误认为与年龄有关的一般健康问题。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常见症状有:疲劳感,体力下降;食欲不振,厌食油腻食物;轻度右上腹不适,大便不成形;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即皮肤和眼睛发黄,但在老年人患者中相对较少见)。这就是为什么定期健康检查对于老年人特别重要的原因。
展开剩余68%常用的检查方法
1. 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提示肝脏细胞受到损害,通过检测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的升降情况,能够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慢性肝炎。
2. 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中表面抗原(HBsAg)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HBV-DNA数值代表血中病毒含量多少;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抗体)阳性提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3. 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常会在影像学发现病灶前呈现升高趋势。
4. 肝脏B超或者腹部CT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形态和结构,了解肝脏有无形态学异常。慢性肝炎病史较长,长期肝脏炎症损害可破坏正常肝组织,导致肝脏正常形态改变。
治疗方法有哪些
确诊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后,医生会根据病毒类型、肝功能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下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1. 抗病毒药物 抑制病毒复制可大大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伤,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血清HBV-DNA阳性者,年龄大于30岁,均建议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丙酚替诺福韦等,可大幅度降低乙肝病毒含量,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常检测不出。对于HCV,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效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治愈率达到95%。
2. 肝脏保护 对转氨酶升高老年人,可适当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苷(心衰和高血压慎用)、水飞蓟素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1~2种护肝药物,切记使用过多,防止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3. 抗纤维化疗法 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预防和管理
1. 疫苗接种 对于未感染HBV的老年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常采用0~1~6(月)的接种方式,可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预约注射。HCV目前尚无疫苗。
2. 养护肝脏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注意合理饮食,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提倡清淡饮食,以粮食和新鲜蔬菜为主,并建议戒酒。其次,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护整体健康,包括肝脏健康,每天可进行不超过30分钟的轻度活动。另外,勿熬夜,肝脏修复从夜间开始,熬夜不利于肝细胞修复。同时,可咨询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3. 定期复查 老年患者通常3~6月复查一次,除检查肝功能外,还要检查B超,观察肝脏的大小,有无脾脏的增厚、门静脉的增宽等。
老年人患上慢性病毒性肝炎需特别予以关注,通过合理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能有效管理和预防这一慢性疾病,享受更健康的晚年生活。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秦小虎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来源:大众卫生报·网站
发布于:湖南省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